网站地图>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定做流程>服务项目>价格参考>付款方式>诚邀加盟>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5173毕业设计论文网文章资讯综合频道计算机网络

物联网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研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4-06-09 11:04:00
QQ交谈在线咨询详情 5173论文网竭诚为您服务 本站永久域名:www.lw5173.com

   文献综述: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 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传感系统(设备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和物相关的信息识别和采集;第二是通信网络(信号传输和获取层),包括现在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目的是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可靠传输和处理;第三是应用和业务(业务应用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进行。其中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前两个层次,主要由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网技术等技术构成,而第三个层次则是以软件为主的数据应用及处理技术。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社会上也有了好多实际应用,比如朝阳物联网示范园、试点无人驾公交、东莞实现空余车位预约服务、手机移动支付空调、窗帘和电视机开关等等。
  而校园物联网是在传统校园信息化的基础上,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利用数字化手段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校园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在该平台里,可根据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整体架构,在硬件、网络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软件信息系统,高效便捷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实现学校办学宗旨的目的。从 2001 年国家教育部倡导实施“校校通”工程至今,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投资建设,很多地区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种形式,硬件、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应用软件都已经具备,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先后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这些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进一步的发展以及最终的商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在基础技术层面已经获得了重大突破,而基于物联网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哪些独特的服务,是最终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目前许多物联网示范应用的方向之一就是与校园管理活动的融合,用于促进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推进。目前,南京邮电大学在校园内搭建了微型“物联网”,并推广应用。
  物联网的雏形就像互联网早期的形态局域网一样,虽然发挥的作用还有限,但昭示着远大前景已不容置疑。近年来,物联网已被渐渐认定是社会的新动力,正慢慢的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相信物联网可以创造了一种新的比互联网 大的经济模式,一个崭新的智能化时代将要被激活。
  在学校内, 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也都可以应用到物联网技术。比如我们的图书馆、餐厅、教室等等。举个例子,现在在大学校园的图书馆中,同学们去图书馆借还图书的时候,需要自己手动对需要的书籍进行搜索,既费时又费力,很没有效率。那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加入物联网的应用研究,对这个过程会不会有一定的提升呢?我们可以在每排书架安装一个具有扫描处理器的终端,可以将每本书的信息扫描并在网络上进行处理;而在每本书上,我们可以赋予它一个二维码对它进行一个标记;同时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安卓平台下的程序,可以在网络上对书籍进行查询。假定每本书都已经在数据库内有了自己的位置信息,这样我们就将图书馆内所有的图书编织成了一个大网,每本书都处于网上。当我们借书的时候,只需要在应用程序中进行相应程序的搜索就可以得到它的具体位置:而当我们需要还书的时候,在将书放回书架之前在书架尾端的扫描器上进行扫描,这本书的新位置也将重新挂到网上。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借书、还书时候的效率,也会大大减轻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以上内容只是毕业设计作品的部分资料介绍,如果了解更多详情请联系客服QQ:57510459
     购买帮助>>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