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20—1型卧式车床的修理
一、床身部分的维修
床身部分的维修主要有床脚、床鞍导轨、尾座导轨、主轴箱定位表面的维修。床身是车床的支承和导向部分,各零部件装于其上,或在其导轨上运动。床身要有足够的刚度和耐磨性。
(一)导轨的维修
在机床修理工作中,无论大修或日常维修,机床导轨面的修理都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精度方面,它不但直接影响加工零件的精度,而且往往是其他部件精度检查的基准。同时,在操作机床时导轨机构运动是否轻便,将直接影响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在修理工作量方面,它占去钳工具有较高的刮研、测量、调整技术以及一定的误差分析能力。这是机床修理的重点。
导轨表面本身具有一定的直线度、平行度和接触精度的要求,同时与床身上其它的各安装基面也具有一定的平行度、垂直度要求,床身导轨表面粗糙度应达Ra0.8μm以上,这些精度要求一般都是由磨床来完成。若机床导轨损伤的沟槽深度在5mm以上,采用机械加工方法修复,不但会大大削弱导轨的寿命,而且会引起与导轨配合的各部件间的尺寸链变化,造成机床修理工作的复杂化。既使划伤沟槽深度在0.3mm以下的导轨,也可以采用补焊、粘补、喷涂、镶嵌等修复方法加以修复,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导轨刮削与研磨
1、对机床导轨面修理质量的基本要求
机床导轨面在修理后必须达到:机床导轨具有良好的导向精度(即导轨在水平面内和垂直面内的不直度,单个导轨面的扭曲和导轨面间的不平行度等),以满足生产工艺或检验标准的要求;运动部件在导轨面上运动的平稳性与灵敏性;以及导轨面的耐磨性与承载能力;同时还要求导轨具有良好的接触率及良好的润滑条件等。
2、导轨面修理的一般原则:
(1)导轨面修理基准的选择,一般应以本身不可调的装配孔(如主轴孔、丝杆孔等)或不磨损的平面为基准。
(2)对于不受基准孔或不受结合面限制的床身导轨,一般应选择使整个刮研量最少的面或工艺复杂的面为基准。
(3)导轨面相互拖研时,应以刚性好的零件为基准,来拖研刚性差的零件。如磨床床身与工作台相互拖研时,应先将床身导轨面刮好,再将工作台置于床身导轨上拖研;如果以工作台导轨为基准拖研床身导轨,床身导轨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平直度,因为工作台长而薄,刚性差,由于自重变形,形成自然与床身贴合,无法判断着色点的接触情况。
(4)对于装有重型部件的床身,应将该部件先修好装上或在该处配重后再进行刮研,否则,安装部件时床身变形,会造成返修。
(5)导轨面拖研时,一般应以长面为基准拖研短面,这样易于保证拖研精度。
(6)导轨面修理前后,一般应测绘其运动曲线,以供修理、调整时参考分析。
(7)机床导轨面修理时,必须保证在自然状态下,并放在坚实的基础上进行,以防止在修理过程中变形或影响测量精度。
(8)机床导轨面一般磨损在0.3毫米以上者应先精刨后再刮研或磨削。
3、机床导轨面的修理方式
(1)刮研修复法:床身导轨面和工作台导轨面都用刮研方法修复。其优点是:设备简单,修理精度取决于刮研质量和刮研技术。一般适用于高精度机床,或者条件较差的工厂和车间的设备修理。其缺点是:劳动强度大,工效低。
(2)机加工和刮研相结合修复法:一般对床身导轨采用精刨、精磨,其配合件(工作台、拖板等)的导轨与床身导轨配刮,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其优点是:既减少了钳工劳动量,又能达到理想的配合精度。但缺点是:需要精度较高的导轨磨床等。钳工刮研量仍然很大。
(3)配磨修复法:即床身导轨和工作台导轨都采用磨削加工来达到要求。因此不用钳工刮研,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已成为导轨加工和修理的发展方向。
4、导轨修理后的常见疪病及其消除
机床导轨面修理后,最常见的疪病是移动不灵活,阻力大,摇动调整费劲,经常成为操作者要求返修的项目。其基本原因及消除措施如下:
(1)床身导轨面安装变形,使导轨面产生扭曲,减小了楔条或压板与导轨间的有效间隙,使导轨面间的接触不好。应按机床验收标准重新调整床身导轨的平直度与扭曲。
(2)导轨面光洁度低,有刮研或磨削毛刺,或导轨面间的接触点过少,降低了导轨面的有效承压面积,使油膜破坏。应将工作台、拖板等拆下,用细油石或砂布去除毛刺,再将工作台、拖板装上,用氧化铬加少许煤油抛光导轨面(抛光时,应用手摇动,勿用机动)。
(3)楔条与压板接触不良或调整不当:
1)楔条:斜度不合、楔条弯曲;工作台或拖板楔条边角度不合,使配研后的楔条横断面形成尖劈,当拖板移动时,楔条下落卡紧滑道面;工作台或刀盒与楔条结合面不平直,楔条不能调整;楔条调整螺钉头外圆过大,挤压楔条槽底部;调整螺钉弯曲,调整时迫使楔条变形压紧滑道面;楔条不光有毛刺,或间隙调整过小等都是影响导轨灵活性经常见到的原因,必须检查清楚加以解决。
2)压板:可调压板间隙调整过大,使拖板在拖板箱重力作用下产生偏转现象,形成单边间隙,使导轨面的接触不良,破坏了润滑条件,产生较大的阻力;可调压板上的顶锥孔与调整螺钉顶锥接触不良,在受摩擦力时,压板窜动上移,刹住导轨面。改进方法:可将压板钉头改为平头,最好改为不可调压板,其优点是刚性好,控制的间隙稳定。其他原因如接触不良,间隙调整过小都是引起导轨面阻力的原因。应仔细检查加以解决。
(4)床身导轨或燕尾导轨有锥度,使工作台或拖板移动出现松紧。应检查修复。
(5)床身导轨面与传动杆(如丝杆、光杆等)轴线不平行或传动杆弯曲超差,卡住工作台、拖板等。应检查解决。
(6)防尘装置(如毛毡等)压得太紧,增加了导轨阻力。调整防尘装置使符合要求。
(7)刀架底部接触不良(或中心螺杆与底面不垂直),压刀时引起刀盒变形,减小了楔条的有效间隙。应检查解决。
(8)导轨磨损、精度丧失。刮研修复。
(9)导轨润滑油粘度选择不当,油的粘度太低,导轨面间的单位面积受力太大,油膜不能形成;润滑油不清洁,有油泥等。应改用粘度适当的清洁润滑油。
(10)导轨面润滑构造不良,如配磨导轨或导轨磨损导致整块接触,中间缺乏润滑油锅,使滑动面间产生贴合吸附现象,形成较大阻力。面对这种情况,应给拖板导轨面刮花,这样导轨中间可以储油,四角接触使拖板运动平稳。经验证明,这种方法对减小导轨运动阻力较为有效。
(11)温度变化。如机床油箱等局部发热,或因季节变化促使导轨变形。这对精度要求高,床身导轨较长者,应按季节调整。
二、主轴箱的维修
1、主轴箱
主轴箱位于车床左上方的床身之上。主轴的回转运动是由电动机输出的恒定转速,通过带轮和各级齿轮的传递实现的,通过主轴箱内滑移齿轮组成不同的传递路线,主轴可获得各级转速。通过操纵机构还可以实现主轴的启动、停止和换向等。主轴箱内还装有几种典型机构。
(1)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 它的结构如图2所示。它是用来切断和接通主轴转矩,并使主轴获得正转或反转的离合器装置。
摩擦离合器工作时,要求传递正常的转矩。如果调整过松,摩擦片间压不紧,
以上内容只是毕业设计作品的部分资料介绍,如果了解更多详情请联系客服QQ:57510459
购买帮助>>